体验的痕迹
                                                     —关于张爽绘画作品的解读(节录)

                                                                               范迪安
                                                                               中国美术馆馆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著名美术评论家和展览策划人

 

   张爽在海外多年而很少在国内画坛露面。看到她的作品,我首先感到惊异:在我的认识中,她出国前是一位从事中国画学习和创作的画家。她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自幼随父亲,著名中国画家张凭先生学画的经历和在美术学院学习的过程,使她在中国画领域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本功,她的艺术发展几乎必然地锁定在中国画这一体系,她在美院毕业之际的作品已表现出良好的笔墨感觉与造型能力——这是她给我留下的印象。但是,时过境迁,当她阔别多年我再看到她的作品时,在我眼前是一个崭新的张爽。她的画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中国画,也不是融会了一些现代感觉的中国画的变革样式,而是一种可以在观念和语言上归类于当代艺术的绘画。我所以用“当代艺术”来指称她的绘画,是因为她的作品透露了一位艺术家从本土走向海外的文化际遇和从青年走向成熟的艺术追求。“艺术追求”谁都会有,“文化际遇”却不尽相同,我以为,当“艺术追求”与“文化际遇”形成关联时,所产生的合力就会出现不寻常的结果,这些,又是与张爽的“经历”与“身份”相关的。经历了不同与在国内发展艺术的道路,又经受了置身于异域文化的“身份”转换,她的艺术形成了全新的面貌,也提供了可资解读的个性内涵。

   在我看来,张爽的绘画表现的是她在当代文化情境中个人体验的痕迹。

   首先,她的作品是体验媒介的结果。在国内学习时,她接受的是以传统为主的中国画训练,1990年她去到日本,先是就读于多摩美术大学日本画科,后来又就读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科研究生学位,在这两所日本著名艺术学府里沉浸多年的经历,自然改变了她在艺术上的路向,而这种改变直接体现在她对新的绘画媒介的接受,认识和体验上。日本画在使用矿物质颜料——通常称为岩彩——和不同于中国的绘画载体上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对于张爽来说,是新的绘画技法,也是新的绘画语言。问题不在乎她如何从不熟悉到熟悉这种媒介,而在于她如何把一种“异质”的媒介作为“自主”的媒介。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至少从三个方面的“主动”接受与结合入手,将“岩彩”这种媒介变为了自己得心应手的表现语言。第一,她注意到了“岩彩”在种类上的丰富性和在制作上的多样性特征,由此开阔了对媒介的表现力的认识,这也是在国外“学习”“另一种”绘画的基础。掌握一种新的媒介,也就学会了一种新的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第二,在不断的实践中,她对媒介的物质属性及其在艺术上的价值有了深入的体会,由此,绘画过程对于她,不仅是一个“运用”媒介的过程,也是在绘画上“展示”自己对媒介的物质性“体认”的过程。特别是在综合使用多种媒介时,媒介的“物质性”在作品中出现了“自然”的意义。这个层面还联系了她对日本画的现代发展的认识。一般说来,日本画之所以能够实现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就在于其媒介的“物质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抽象的,感性的,直接的这些现代艺术所具有的特征得到实现,艺术家的感觉得以自由地抒发。在这个层面上,张爽的感觉变得自由起来,进入了现代绘画的范畴。第三,在吸收日本画媒介和技法的基础上,张爽进入了现代抽象的语言体系,抽象绘画这种现代语言,对于中国画家来说,是一个新的语言体系,通过学习与研究,张爽能够自然地运用,这意味着她在艺术语言上形成了“质”的飞跃,达到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2000年以后,在美国的居住使得她有机会更直接地介入现代艺术。随着地域的更变,她的绘画观念与作品面貌随之发生着变化,她试图用自己的方式与环境进行着沟通。这是一种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自然对话,也是她的本位流露,这使得她这一时期的作品具有比较明确的个性,与此同时,她也注意将中国艺术传统的优长和自己的中国文化修养结合到抽象语言里去。她的画不仅有丰富的材质感和表现性的肌理,有高级的色彩感觉和随机的笔法,还有体现了中国哲学观念的通融,贯气,大度等境界。在她的许多作品中,这种娴熟地运用抽象语言,又表现出一种中国文化大气的品质,都是十分清楚的,虽为女性所作,却具大家手笔。

   张爽的作品还是她体验自我的结果。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日子里,她所经历的当然还有不同文化上的差异与碰撞,有自己内心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她的作品是一个女艺术家对自我生命感怀的表露。借助媒介的物质性,她在画面上尽可能将感觉的痕迹恰如其分地肯定下来,正如她自己所说:“像是一些散乱的私人日记,仅仅是对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的纪录。”她的这些完全私密的个人话语,在强大的文化图像世界面前的确是“微不足道”的,但却是真实的,是自我的解放与解脱,是生命中可以把握的实在。

 

                                                                                                   2003年 于 北京